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伊莎白•柯鲁克现场连线分享自己的“故乡”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4/29

     4月28日下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故事的精品图书——《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伊莎白故乡行”阅读分享系列活动在伊莎白的故乡——四川正式启动。活动第一站来到伊莎白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美丽的彭州白鹿镇。第一站活动由中共彭州市委、彭州市人民政府、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共彭州市委宣传部、彭州市白鹿镇人民政府、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出版社承办,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成都阅读协会、彭州市投资促进和外事局协办。新华社现场云、第一读者客户端对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作者、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获得者谭楷,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陈秭旭,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出版印刷发行处处长钟洪松,中共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林江,彭州市白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南村,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罗军,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华光,中国工合国际常委兼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羱霖,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家庞惊涛,四川省外事办公室退休干部向素珍,天地出版社总编辑李云、副总编辑漆秋香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新书分享会。

活动现场

伊莎白的父母早年来到中国四川,在白鹿镇苦学中文,攻克语言障碍,并在此相识、相知、相爱。伊莎白1915年生于成都华西坝,童年时的她经常往返于华西坝和白鹿镇,和白鹿镇结下了一生的缘分。白鹿镇是她人类学梦想开始的地方,也是她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2019年,104岁的伊莎白重回白鹿镇,了却了她多年的夙愿。伊莎白长于四川的经历,让她从小就对中国这片土地和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管是在偏远乡村做田野调查,还是在解放区考察、参与中国革命,抑或是留在新中国从事外语教学,她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正是立足伊莎白这样的初心,以伊莎白波澜壮阔的百余年人生经历为背景,真实记录了她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教育事业、对外友好交流所做出的无私奉献,以及她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在彭州白鹿镇活动现场,中共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林江在致辞中表示,白鹿镇和伊莎白的情缘始于1915年,白鹿镇早春的清山秀水和晚秋的层林见证了伊莎白儿时的记忆。在这里,伊莎白和白鹿镇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希望这种情感能在后辈中传承下去。同时,也希望借此新书分享的机会,更好地宣传伊莎白的精神,讲好彭州故事、四川故事、中国故事。

中共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林江致辞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华光介绍到,天地出版社聚焦当下,从鲜活、生动的四川故事中挖掘重大主题,推出了一系列讴歌新时代的好书,肯定了天地出版社在主题出版方面做出的成绩。他还提到作为伊莎白的家乡人,我们的出版社不但要出版好伊莎白的百年人生故事,也要营销宣传好,通过多语种版权输出和融合出版项目,让国内外读者看到、听到如此与众不同而又精彩的中国故事。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华光致辞

活动现场,身在北京的伊莎白儿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父母及一家人的中国情,尤其是与成都的特殊情感,并对作家谭楷用心用情用力的创作表示感谢,107岁的伊莎白老奶奶看到家乡人很高兴,表达了问候和对出版社、作者的谢意。

 伊莎白的老朋友、外交部原国际司副司长何理良,国际友人爱泼斯坦的夫人黄浣碧,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李建平,她的老同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冰心之女吴青,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李白雪等也通过视频分享了他们和伊莎白相处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伊莎白身上蕴含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魅力,谈到了对作品《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的阅读感受,以及对天地出版社、对作者谭楷的感谢。

活动现场,《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作者谭楷,成都时代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家庞惊涛以及四川省外事办公室退休干部向素珍,进行了精彩的对谈,带领与会嘉宾和读者朋友从创作过程、与伊莎白的交往、作品价值以及伊莎白老人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等方面,感受了作品和人物的感人之处。

对谈分享环节

庞惊涛称赞该书是一幅大爱无疆的时代画卷,它帮助更多中国人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感应到这颗博爱的心灵、领会到一种真正的大爱无疆的国际精神;它帮助我们梳理了一条百年中国从苦难向辉煌的发展曲线,每个时代的人都能够在回顾、见证和参与百年中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奋进向上的力量。作者谭楷说到伊莎白和白鹿镇人民深厚的感情时,情到深处,不觉留下了热泪,他还分享了与伊莎白同为华西坝老乡的深厚情缘,在创作过程中收集到的感人素材,以及伊莎白感动人心的精神品质。

伊莎白老奶奶

伊莎白的故事,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亲自给伊莎白授勋,充分表达了党和人民对她的敬意和感谢,表达了对她所代表的将汗水、心血甚至生命贡献给新中国的国际友人群体的敬意和感谢。

活动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与深深的感动中落下帷幕。我们相信,随着《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的出版发行推广,伊莎白与彭州白鹿镇的故事,与四川的故事,与中国的故事,将传播得更远;伊莎白以及国际友人们的故事,将让全世界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嘉宾合影

图片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

谭楷 / 著

天地出版社 / 出版

内容简介:

《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是一部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国际共产主义者、百岁老人伊莎白·柯鲁克百年人生的报告文学。

伊莎白·柯鲁克1915年生于中国成都,她亲历了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巨变,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从创建到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作者谭楷历时三年,通过大量的采访和实地考察,用30余万字和部分珍贵历史图片,讲述了伊莎白在中国成都华西坝的成长,在四川、重庆等地从事人类学研究,和丈夫柯鲁克一起到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并加入英国共产党,随后回到中国解放区考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投身英语教学、促进对外友好交流等丰富的百年人生经历。

作为人类学家、国际共产主义者、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伊莎白·柯鲁克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奋力投身于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国教育事业和对外友好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用一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中国,传播了和平美好的中国声音”。

作者简介:

谭楷,1943年生,四川成都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科幻世界杂志社总编辑。著有《让兰辉告诉世界》《我是大熊猫》《枫落华西坝》《你们是最美的天使》等作品。其中,《让兰辉告诉世界》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图书奖,《我是大熊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枫落华西坝》入选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以下篇章选自《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第一章

白鹿镇,梦开始的地方

白鹿镇,留下了饶和美夫妇初恋、相爱的永久记忆。当时,华西坝的很多外教一放暑假便携家带口,南下峨眉山消夏;而饶和美一家,则喜欢去白鹿镇避暑。那里森林茂密,溪流纵横,鸟鸣幽谷,蝉声如潮,野花芳香,凉风习习。从闷热的大城市走进白鹿山里,顿觉空气沁人心脾,一身清爽舒适。

山悠悠,

水悠悠,

白鹿顶上路悠悠……

这首儿歌唱了100多年了。伊莎白,还有她的两个妹妹,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在白鹿山留下密密麻麻的足迹。比一比,看谁先登上海拔1700多米的白鹿顶?爬山,是三姐妹经常性的体育项目。

那里的山中有不少溶洞,最大的是五龙洞。五龙洞中,一根根巨大的石笋如东海龙宫的巨柱,一条条下垂的钟乳石如上帝厨房的奶酪。洞中非常凉快。一家人有说有笑,铺上油布,席地而坐,在洞口野餐,真是惬意。

山中还有溪流,踩水戏水,更是凉爽好玩。还可以观察到小螃蟹是如何钻洞的,小鱼虾是如何觅食的。有时还能拾到红红绿绿、花纹独特的小石头呢。

在白鹿镇的每一天,三姐妹都能找到乐子。

镇上有个水缸铺,大小瓦罐瓦缸摆了好大一片。朝大罐里喊叫,瓮声瓮气的回音逗人发笑;而钻进大瓦缸唱儿歌,瓦缸又成了“留声机”。

白鹿镇有网球场,可以打网球,还有一个超大水桶,那是伊莎白姐妹儿时“划船”的练习场。

别看伊莎白蹦蹦跳跳,很不安分,可是,只要是她感兴趣的事,她肯定能静下心来做。比如,她要想亲眼看到一朵蔷薇是怎样盛开的,便从早上坐到中午,直到黄昏,几个小时细心观察,非常认真。

伊莎白还注意到爸爸——在故乡干过多年农活的饶和美,对乡村生活很怀念。他常常停下来看农民赶牛犁田、收割庄稼,还常常对中国农民的吃苦耐劳感叹不已。

伊莎白还注意到姥姥一直在资助家里的厨师,让厨师的小孩能够上学。

一个星期天,因为在上书院争领圣餐,几个脾气火暴的教民扭打起来,伤了人。幸好有华西协合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在白鹿镇休假,赶紧为重伤者紧急治疗,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当天晚上,饶和美夫妇一家围坐在餐桌旁,心情十分沉重。

厨师说:“山里人啊,说实在的,太穷了!有的人,一辈子能吃上苞谷、红苕,能吃饱就算好得很啰。听说上书院有洋白面做的面包,咋个不想吃嘛,喉咙里都伸出手爪爪了。”

厨师还说,几年前,给上书院做饭的厨师把一桶潲水给了邻居,邻居竟然从潲水里捞到没有啃干净的鸡骨头和带毛的肉皮子,一家人吃得欢。没料到一个小男孩急着吞咽,一块骨头卡在了咽喉,一家人慌了手脚,又是猛拍后背,又是拿手指抠,眼睁睁地把一个娃娃“医”死了。死者家人上彭州找官府喊冤,说是害死娃娃的鸡骨头来自上书院。上书院的传教士吓了一大跳,又是赔丧葬费又是送抚恤金,才算平息了一场风波。

这一夜,伊莎白翻来覆去睡不着。

从童年到少年,她看到了中国自然风光的美丽,也看到了老百姓的贫穷和苦难——

她目睹了衣衫褴褛甚至衣不蔽体的纤夫,在三峡的悬崖峭壁上,拉着长长的纤绳与江水抗争,随时都可能有悲剧发生。纤夫们血与生命的付出,得到的是菲薄的血汗钱。还有码头的苦力、茶马古道上的脚夫,他们像牛马一样卖命,却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

但是,他们那么穷,还吸鸦片!看到纤夫、苦力们宁可不吃饭,宁可无衣穿,每天都要蜷缩在烟灯前,拼命地吞云吐雾时,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知道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抛弃了家庭,吸鸦片成了唯一的精神解脱……

这个世界啊,太不公平了!

伊莎白多次去妈妈参与创办的盲聋哑学校,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令人心酸的经历:有的天生双目失明,有的仅仅因“火巴眼”得不到医治而变成盲人,有的被一次高烧害得又聋又哑,有的则因老叫花子为博取同情故意加害而变得残疾……他们有的是从路边捡来的,有的是被穷困的父母丢弃的,有的是自己摸上校门,只为求一条活路……

妈妈饶珍芳说:“维克多·雨果只写了一部《悲惨世界》,而盲聋哑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部他们自己的《悲惨世界》!”

去白鹿镇三天的漫长路途上,看到抬滑竿的脚夫得到赠予的食物后狼吞虎咽的样子,伊莎白觉得很心酸。她家的厨师说:“饶小姐,你能看得到的不是最苦的,还有比他们更苦的人,你根本不晓得!”

充满爱心的伊莎白,经常做一些梦:吸食鸦片的苦力戒了毒,变得朝气蓬勃,容光焕发;盲聋哑学校的学生恢复了视力、听力和语言能力,过上了好日子……她总觉得自己有能力,使这个世界少一点黑暗,多一线光明,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温暖。

为什么如此怀念白鹿镇?

那上山下山弯弯曲曲的盘山路,预示了她的一生要经历坎坷,要不停地攀登。

后来,无论是做人类学家,还是做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者,白鹿镇,都是少女伊莎白梦开始的地方。

                                                                                 (稿件来源自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微信公众号2022.4.29,有删节)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