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艾黎藏书>>艾黎著作>>正文

路易·艾黎及其“中国见闻录”

作者:马丽 陈琴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08

路易·艾黎(Rewi Alley),1897 年出生于新西兰的斯普林菲尔德,1987 年12 月 27 日于北京逝世。路易·艾黎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热衷于教育事业且对教育改革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艾黎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父母的职业生涯以及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仅对他后来在中国的教育、工业、和平等事业中做出杰出贡献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他的写作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他成为一名著名社会活动家的同时,成为一名享誉世界、著作颇丰的知名作家。

1912 年,15 岁的艾黎在克赖斯特切奇男子中学上学,他酷爱读书,对新鲜事物满怀好奇与热情。1916 年,年满 19 岁的艾黎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申请参军。艾黎的军旅生涯,可谓惊心动魄。战争期间既获得了军功,也身负重伤。战争给艾黎留下的是记忆,是伤痛,更是使他不断前进的动力。退伍后的艾黎与朋友合开牧场,美好的乡野风光让艾黎流连忘返,但难以实现更高理想的牧场经营生活让艾黎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1927 年抵达上海。在中国生活的 60 年间,艾黎奔走于中国各地并时时记录着,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20 世纪 50 年代艾黎开始著书,他的作品共 69 部,其中包括译著、日记、散文、游记、诗歌、回忆录等,作品涉及的内容包括文学、艺术、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且其作品主要是记录建国后的中国。

通过充分阅读艾黎作品和整合分析,我们认为以下这几部作品应该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以“艾黎眼里的中国”为独特视角,对当时西方列强封锁和绞杀新中国的国际环境下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有办法》,由雪莉·巴顿编辑,中国科学院外国院士乔瑟芬·李约瑟(Joseph Needham,F.R.S)作序,1952 年第一版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1955年再版。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记叙了 1950 年的山丹,1951 年、1954年、1955 年的北京和 1954 年的兰州。书籍内容展示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时所迸发出的强大的力量和巨大的创造力,展示了中国人由过去面对困难束手无策到建国后的有办法的巨大转变。“数以百计的中国人以热情美丽和丰富的人文文化传统而首屈一指,他们的潜能和主动性席卷了整个亚洲,释放出了以前被压抑的一切,良好的农业、教育、科学、工业化等改变了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这本书是一本历史材料,也是中国复苏史的缩影。

(二)《人民有力量》,由雪莉·巴顿编辑,1954 年 6 月 5 日在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作为《有办法》的续篇,该书记叙了 1951 年到 1953 年间山丹、北京、上海等地的发展状况。在《人民有力量》中,中国各个地方的普通民众都拥有推动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力量。艾黎认为,世界上每一个地方的人们都可能拥有这种力量。艾黎发表此书就是要告诉世界,中国觉醒了,中国是一个有组织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鸦片的国家;是一个为了进步而不懈努力的国家。中国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有力量,世界人们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三)《抗洪的人们——1954 长江洪水和重建的故事》,1956 年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艾黎 1955 年春从四川重庆到江苏南京沿江的笔记以及一些背景资料,通过阅读笔记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期人们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对世界各民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中国内地在跃进中》,1961 年 7 月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整理了艾黎在大跃进时期走访中国内地时所作的记录。在艾黎笔下,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处于全面进步的时期,大跃进推动了各地农业技术转型、工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业和工业的生产提升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在整个大跃进过程中,中国各方面的力量被调动起来,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工人、教育家、科学家、医生等各行业的人们团结一致,贯切落实毛主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为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

(五)《江西日记》,1962 年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本书是 1961 年艾黎在江西走访过程中的日记的整理。艾黎走访江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江西人民在土地利用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江西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此时期正值中国三年干旱和大洪水的困难期,恶劣的天气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外国媒介的负面评论浪潮涌起。在外媒眼中,中国公社是失败的,中国不会再有任何的进步和飞跃,中国人民将面临绝望的困境。艾黎选择江西,就是要以更为贫困的地区的发展,来证明中国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人民的生活也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以此来回应西方对新中国的怀疑和丑化。在旅途中,中国内地的孩子和年轻人脸上洋溢的幸福感是艾黎衡量乡村状况的标准之一。江西之行让艾黎感触颇深,他在书中充分展示了新中国农村的深刻变革。

(六)《湖南山水之间》,1963 年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在这本日记中,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湖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湖南少数民族独特的风俗民情、过去苦难生活的结束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从醴陵、衡山到江华瑶族,宁静可爱的乡村、充满斗争精神的人民是湖南的,也是中国的。总之,湖南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状况,民间工艺和生活方式的呈现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湖南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其中他对凤凰古城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述,使这座古城迅速成为国内驰名的旅游景点,至今被凤凰古城的人们深深感念。

(七)《中国见闻 1966-1971》,1973 年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书中展示了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期中国的发展(期间,艾黎主要参观内陆的一些工厂、学校、农场、公社);一些模范公社和组织所发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教育以及进步;毛泽东著作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人民对毛主席思想的贯彻落实;农民生活的变化;腐败贪婪的国民党、残酷凶狠的日本人对中国的影响。在文革斗争中,艾黎看到了中国工业、农业、教育等各方面的创造性发展,看到了中国新秩序新路线的建立。

(八)《越南难民在中国》,1980 年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该书记录了1979 年越南难民在中国时,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态度和做法。中国政府尽一切努力帮助困难中的越南难民,中国政府还组织他们进行生产自救以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在书中艾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道主义的中国形象。

(九)《瓷国游历记》,1985 年在北京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由西北轻工学院、北京轻工学院教授游恩溥译。本书主要论述中国陶瓷及其演变。出于对中国陶瓷的浓厚兴趣,艾黎亲自考察中国历代名窑遗址并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为古窑址的发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增进了中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艾黎的代表作品中,《艾黎自传》、《洪湖精神》和《山丹探索创造性教育纪实》为大多数研究者和读者熟知,且研究者都是从艾黎的教育思想和工合运动透视他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他对中国的贡献。而今,当我们再次阅读艾黎的作品并分析发现,艾黎在《有办法》、《人民有力量》、《中国内地在跃进中》等九部作品中在一定历史时期较好的塑造了日新月异的中国形象,生动入微地展示了国民党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新中国时期中国各个方面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从而使卓尔不群的中国精神表现的更加真实而生动。从艾黎对中国各地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中,我们通过字里行间体味出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那份真挚的热爱。艾黎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来记录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中国。他对中国的深情书写,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来源|山丹艾黎纪念馆微信公众号2022.11.18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