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史料文物>>历史资料>>文字史料>>正文

海伦·斯诺与中国“工合”大事记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09

 

1938

4月3日,由11人组成的“中国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在上海正式成立。埃德加·斯诺和尼姆·威尔斯(海伦·福斯特·斯诺)参加了宣传委员会。

5月14日,尼姆·威尔斯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了关于中国工业合作社的第一篇文章“中国后方的工业防卫线”。9月,尼姆·威尔斯在纽约《读者文摘》上发表 “日本的蝙蝠政策”,成为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中国“工合”的文章。11月2日,尼姆·威尔斯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先驱中国杂志》上发表图文并茂的长篇专题报道“通过合作搞工业”。11月5日,埃德加·斯诺和尼姆·威尔斯向新四军提出组织“工合”的建议,并寄去启动资金。路易·艾黎协助新四军制定了发展工业合作社的计划。12月24日,尼姆·威尔斯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工业合作社必须加强中国的国力”。1938年,尼姆·威尔斯撰写了题为《中国的工业防线》的小册子(正文16页),由《新闽日报》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这家报纸由菲律宾华人保留下来,用于宣传中国“工合”,先后刊登了尼姆·威尔斯撰写的许多文章。

1939

2月,科鲁特夫人和尼姆·威尔斯建议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成立“工合国际中心”,为此科鲁特夫人等人在碧瑶筹集资金,第一笔资金被寄到安徽。

2月12日,路易·艾黎在延安成立了“工合”延安办事处。4月20日,“菲律宾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埃德加·斯诺和尼姆·威尔斯为名誉理事。会长先后由美国驻菲律宾高级官员保罗·V·麦克纳特夫人以及弗朗西斯·赛尔夫人担任。6月24日,尼姆·威尔斯以驻马尼拉记者的身份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文章“菲律宾援助中国工业合作社”。8月16日,为在西北地区建立“工合国际中心”的第一笔资金送达。9月,尼姆·威尔斯在《太平洋事务》季刊上发表“中国工业防卫的新战线”。9月23日,毛泽东向埃德加·斯诺发表公开声明,同意在陕甘宁地区建立工业合作社。

1940

2月14日,尼姆·威尔斯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新闽日报》上发表“中国的培黎少年”。4月20日,尼姆·威尔斯在纽约出版的《民族》周刊上发表“中国如何自立自助”。4月22日,纽约《时代》周刊发表署名文章“崭新的工业”,文章写道:“中国人可能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通过“工合”开展民主工作是最有前景的方式”。“工合是由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作者)、他的妻子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的作者)、英国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克拉克尔爵士的秘书约翰·亚历山大以及上海市政委员会工厂视察员路易·艾黎发起的”。8月6日,路易·艾黎接受尼姆·威尔斯的建议,在双石铺办起了“工合培黎学校”,建校所用的资金由尼姆·威尔斯筹集。这所学校后来迁往山丹,成为“工合”的最后一个基地。11月1日,菲律宾《碧瑶纪事报》发表该报主编J.C.奥仁德因的文章,称“凡见证过中国工业合作社成长的人,都盛赞菲律宾的工合组织......目前正在本市访问、创作的知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先生和夫人,就是工业合作思想的创始人,新西兰人路易·艾黎对此赞誉有加......”1940年(日期不详)《马尼拉公报》报道:“赞美埃德加·斯诺夫人......乔治·迪·权夫人在她家举办了一次大型茶会.......受邀宾客大约有120位。”这次茶会是为了给工业合作社筹集资金,菲律宾华侨及时送来了几十万美元,资助中国新兴的工合运动。权夫人是菲律宾妇女协会的负责人。

1941

1月,《旧金山纪事报》发表文章“作家海伦·斯诺谈中国胜利的可能性”。1月8日,加利福尼亚《金融先驱报》发表温莎·乔斯林的文章“中国需要的是美元,而不是物资——作家海伦·斯诺谈‘工合’”。2月,为了保障对中国“工合”的支援,海伦·斯诺在好莱坞成立了一个小组委员会,成员有:约翰·加菲尔德、林语堂、唐纳德·奥格登·斯图尔特等。2月6日,好莱坞报纸发表题为“塞缪尔·戈尔德温给温思罗普·W打长途电话”的文章,报道海伦·斯诺在当地为中国“工合”筹集资金的情况。报道称,“海伦·斯诺劝说米高梅电影公司任职的塞缪尔·戈尔德温在帮助为中国人民筹集救济资金时,他说道‘援助中国?这需要巨资!’戈德温兴奋地说,‘但是你所成立的地方委员会还没有名气,我们需要成立一个大型委员会,邀请克拉克·盖博,诺玛·希勒,詹姆斯·斯图尔特等这样的大人物。此外,明天我将制作投入四部短片,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他停下来缓口气,又继续说到:‘等一下,也许我最好给温思罗普·W打电话。’他给大通国民银行的总裁温思罗普·W·奥尔德里奇打了一个长途电话。‘你好,温思罗普·W吗?中国的情况如何?......是的......是的......是的。’电话挂断了。‘对不起,斯诺太太,’戈尔德温说,‘但这很难。’”5月31日,费城《周六晚报》发表文章,报道了埃德加·斯诺返回美国的消息,同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尼姆·威尔斯以及他们开展“工合”的事迹。11月10日,《马尼拉公报》发表文章称,“埃德加·斯诺比任何人都清楚他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在“工合”运动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他把这与劳伦斯教给阿拉伯人的游击战相比......埃德加·斯诺在《为亚洲而战》一书中写道:‘尼姆一直聪慧过人,有一天我们突破常规思维,想到了‘工合’。‘工合’的诞生,使得在战时创造一个新社会成为可能’”。12月7日,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先驱报》发表马丁·谢里丹的文章“美国女性策划了中国的游击工业”,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尼姆·威尔斯对中国“工合”的贡献。

1942

1月25日,康涅狄格《纽黑文纪事报》发表署名文章“帮助中国抵抗——美丽的埃德加·斯诺夫人开导受困的民族实行工业化”。2月7日,《星期六晚邮报》发表文章,介绍海伦·斯诺的新作《中国为民主奠基》。文章写道:“情报、军事和其他方面:......以尼姆·威尔斯为笔名的埃德加·斯诺夫人出版《中国为民主奠基》一书......”2月26日,埃莉诺·罗斯福在她的专栏《我的一天》中写道:“昨天,埃德加·斯诺先生和夫人到访白宫”,并评论了海伦·斯诺对中国“工合”的浓厚兴趣。2月27日,《华盛顿每日新闻》发表了埃莉诺·罗斯福的专栏《我的一天》:“回到白宫后,我与埃德加·斯诺夫妇进行了一次最有趣的谈话,他们已经从中国回来大约一年了,斯诺夫人对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兴趣极浓......看起来,合作组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好基础......”11月26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从白宫给海伦·斯诺写信:“感谢您给我寄来尼赫鲁的讲话。得到这份材料,我高兴极了。我应该考虑到,印度是办合作社的理想国度。我非常希望您能在印度把合作社很好地创办起来。我和这里的印度采购团负责人马亨德拉谈过,他似乎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注:印度塔塔钢铁公司的负责人马亨德拉为我举办了一个晚宴,让我与他的代表团中的印度负责人等见面,并邀请我担任顾问,但我拒绝了)。这时,我应米罗·铂金斯和其他政府团体的要求,在经济战委员会上发言。吉福德·平肖夫人为我举办了一次晚宴,让我向一大群参议员、国会议员和其他人士介绍在印度创办合作社的情况。”1942年,华盛顿(日期不详),霍普·里丁斯·米勒在“都市旋风”中写道:“你总是可以指望吉福德·平肖夫人在有名人陪伴的情况下,召集一批有趣的客人如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一起讨论创办中国工业合作社的计划和目的......以及他迷人的妻子海伦·斯诺,尼姆·威尔斯是她的笔名,最近出版的《中国为民主奠基》就是她的作品,该书涵盖了中国工业合作社的所有细节......平肖夫人和保罗·V·麦克纳特夫人提出了几个引导性问题。”

1943

3月4日,印度加尔各答著名左翼知识分子尼克黑尔·查克拉瓦蒂给斯诺夫人的信中写道:“我通过阅读你的书《续西行漫记》认识了你......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它。事实上,我告诉过斯诺,你的书比他的更有价值。我没有仔细阅读你的另一本书《中国为民主奠基》,但我大致浏览了斯诺携带的副本......我认为这正是目前我们印度所需要的书之一......在战争的压力下,国家的经济正在崩溃。任何国家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现有资源(包括原材料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战争的需求调整经济生活,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工合’”。

1944

2月,麻省波士顿出版的《基督纪事报》发表尼姆·威尔斯的文章“中国与民主”。12月,俄亥俄州《安蒂奥克克评论报》发表尼姆·威尔斯的文章“中国能重新组织起来?”。1944年,英国援华会出版了《中国为民主奠基》伦敦版,副标题是 “中国‘工合’运动的故事”。

19458月,美国《读书杂志》发表劳伦斯·H·辛格的文章“妇女能不能既有家庭又有事业?”。伊尔卡·切斯、海伦·加哈根·道格拉斯、格雷斯·摩尔、玛莎·迪恩、简·考尔、尼姆·威尔斯、佩根·菲茨杰拉德等“杰出女性对此表明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1945年,《美国学者》季刊秋季刊发表尼姆·威尔斯文章“两个截然不同的中国”。

1945年,尼姆·威尔斯作为特派记者,出席了在加州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大会。

1947

陈翰森撰写的小册子《中国工合故事》由美国太平洋关系研究所出版。作者在该书第12页写道:“埃德加·斯诺夫人最先提出组织工业合作社,帮助中国恢复生产。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接受,路易·艾黎则把这一想法变成具体的实施计划......针对爱国活动,频繁发生暗杀和报复行为。委员会不得不非常谨慎。”

1949

“美国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委员会”被解散。当时,尼姆·威尔斯担任副主席,阿尔弗雷德·西德韦担任主席。

1958-1961

尼姆·威尔斯编印了《“工合”之初》的文件汇编;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开启了《尼姆·威尔斯文献资料总汇》,还将她关于工业合作社的资料送到胡佛研究所保管。

1966

7月,海伦·福斯特·斯诺在英国土壤协会的机关报《大地母亲》上发表“‘工合’:亚洲合作社的故事”,介绍“工合”诞生的情况。

1972-1973

几篇关于海伦·福斯特·斯诺的文章发表,提到了“工合”合作社,其中《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于1972年2月15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图书难觅:海伦·斯诺帮助读者解渴”的文章。

同一天,海伦·斯诺30年代中国摄影展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正式开展。

    来源|海伦·斯诺文献资料,翻译:刘海燕 ,校订:安危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