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深切怀念>>正文

向往中国的路易•艾黎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3/03

教师之家

1897年12月2日,路易·艾黎(Rewi Alley)出生于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地区斯普林菲尔德镇一户教师家庭。路易·艾黎的父亲弗雷德里克·詹姆斯·艾黎(Frederick James Alley)是一个在学校在家里都很严厉的人,对于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提倡给学生多讲故事、多进行讨论,强调在户外教授一些有关大自然的知识。他是笃信社会进步的社会主义者,他深知20世纪伊始新西兰的土地问题,积极主张推行工业国有化和农业改革,认为只有国营工业化农场才是唯一的出路。退休之后,他曾尝试写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小册子,如倡导重新分配土地、实行教育改革以及解决其他一些社会问题等,成了一位多产的作家。

路易·艾黎的母亲克拉拉·玛利亚·白金汉(Clara Maria Buckingham)出生于英国的诺福克郡,1884年移居新西兰,婚后在坎特伯雷一户农场主家里当女教师。她是新西兰全国妇女理事会的早期成员,参加了为新西兰妇女争取普选权的运动。她还参加了妇女基督禁酒联盟,积极推动以立法来减少因酗酒造成的社会问题。在那个妇女地位低下的年代,她对国际局势和社会问题的认知,在新西兰是非常了不起的。路易·艾黎对母亲充满着感情,他曾在自传中写道:“有这样一位好母亲是我很大的幸运。”

1901年艾黎一家的合影,左起:姐姐格温、小弟皮普、大哥埃里克、母亲克拉拉、父亲弗雷德里克和路易·艾黎

学生时代

路易·艾黎的第一所学校在安伯利。学校的教学非常严格,他认为:“安伯利的学校无疑在许多基础知识上给我们打下了好底子。可是生活本身就是一所学校,安伯利学校作为第一个课堂不过是生活的一个方面。”

1906年,艾黎的父亲被任命为华伦努伊学校的校长,他们家搬到了著名的克赖斯特彻奇市。艾黎一家住在华伦努伊学校附近的下里卡顿区。在那里,路易·艾黎读完了小学。1912年,路易·艾黎15岁,升入克赖斯特彻奇男子中学,这是当地最好的一所中学。学生时代的路易·艾黎博览群书,爱好写作。他一直记得,学生时期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歌:

亚西利亚人来势如狼奔群羊,

大队人马闪烁着紫气金光,

长矛的寒光犹如海面的群星,

蓝色的波涛夜夜翻滚在加利利湖上。

……

在大都,忽必烈曾下令

建造一座宏伟的逍遥宫,

圣河亚弗在那里流经

深不可测的岩洞,

直泻入不见阳光的大海中。

于是在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地上

围造起一座座塔楼和宫墙。

在这首诗里,他提到了忽必烈和元代的大都即今天的北京,这不仅是路易·艾黎,或许也是大多数西方人对中国的一些认识。

1915年路易·艾黎(二排左一)就读克赖斯特彻奇男子高中时,与学校4人赛艇队师生的合影

参加一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新西兰议会特地通过了一项征兵法案,成千上万的新西兰人代表英国远赴欧洲参加战争。

1916年底,年满19周岁的路易·艾黎踏进了军营,被编入新西兰远征军,后因作战英勇而被授予军功章。但战争的野蛮堕落,双方战士的勇敢和献身精神,给路易·艾黎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艾黎开始思索一系列的问题:是谁引起了战争?到底为什么要打仗?当时他还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直到多年以后路易·艾黎才明白了战争的原因与后果。经历了这场惨烈的战争,路易·艾黎已经从一名立志报效祖国的热血青年成长起来了。

在战争中,路易·艾黎也感受到了战友间的情谊。尤其是他所在部队的小队长哈里·托马斯,对手下的士兵爱护备至,为大家树立了一个互帮互助的好榜样。这位小队长,有一半毛利人血统,还有一半中国血统。在他身上,艾黎对各种族之间朴素的同志情谊有了更深的感受,也对中国这个神秘的国度和中国人有了较好的印象和初步的感性认识。

1917年路易·艾黎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戎装照

创办牧场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退役后的路易·艾黎和友人集资买下新西兰北岛塔拉纳基的莫瓦蒂亚河谷荒地,经营了6年农场。牧场的静谧环境和美丽风光给路易·艾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繁花盛开的拉塔树,鸟群,雨天爬过山脊时湿漉漉的蕨类植物擦过我赤裸的双腿,追踪野猪……许多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里非常适合种水果。我们种的柠檬树魔术般地生长起来。树上硕果累累。菜地里种的莴笋、大黄和芹菜长势之好,我在其他地方还从来未见过。

退役后的路易·艾黎和友人集资买下新西兰北岛塔拉纳基的莫瓦蒂亚河谷荒地,经营了6年农场

路易·艾黎(站者右一)与友人在农场劳作之余的合影

也许是牧场的生活让路易·艾黎习惯了孤独,作为一名拓荒者他不愿意受家庭的拖累。后来,艾黎没有结婚,一直保持着单身。他的挚友马海德医生说:“艾黎一生未婚,他是一个感情真挚而深沉的人,他需要家庭的温暖。但是,干革命是要担风险的,往往不允许有私人联系。为了革命的利益,他牺牲了个人的幸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

向往中国

1926年路易·艾黎结束牧场生活,回到克赖斯特彻奇与家人团聚。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张旧报纸中看到一条有关中国的消息。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引起了路易·艾黎浓厚的兴趣。

1924年孙中山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力量。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迅速统一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方的这场革命深深吸引了路易·艾黎,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报刊上关于中国的消息。艾黎从中获悉中国革命的进展情况,他对中国的了解也与日俱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新兴的革命力量正在对旧势力进行摧枯拉朽式的全面扫荡。中国在变,这个世界也必须变。到中国去!路易·艾黎脑中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回到家里以后,我宣布决定去中国这个被革命震撼的国家。我母亲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说这是一件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应该去寻找条新的生活道路。我的兄弟姐妹们都建功立业,我是家里最无成就的一个。那时,1926年的圣诞节要到了,但我觉得自己遭到了很大失败,没心思在家过假期。于是,我决定乘船去澳大利亚,迈开了中国之行的第一步。

1925年路易·艾黎(右三)与姐姐格温(左二)、大妹凯瑟(右 二)、小妹乔伊(右一)、二弟杰夫(左一)、小弟皮普(左三)的合影。此时艾黎已决心前往中国

来源|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标题为编者所加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