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深切怀念>>正文

路易·艾黎与洪湖精神

作者:章文 党文婷 费建异    文章来源:光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8/07

路易·艾黎的洪湖旧居

在湘鄂西苏区的“摇篮”湖北省洪湖市,紧邻长江堤岸的一座砖木结构的吊脚楼静静矗立,当地百姓都知道,这里曾住着一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他们告诉记者,路易·艾黎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步入路易·艾黎故居,仿佛跨过时空的门,屋内展出的一幅幅历史照片变得鲜活起来,一张洪湖苏区军民抢修堤防、重建家园的感人画面映入记者的眼帘:小伙子们用独轮车推土;妇女们挑着竹筐一筐一筐地运送石头;连白发老人也提着草袋,让年轻人往里面铲土……

1931年夏,洪湖苏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洪湖军民在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同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灾斗争。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路易·艾黎于1932年年初受国际联盟委托,为重建被洪水冲毁的长江大堤、发放国际救灾物资,以国际救灾机构成员的身份,从上海只身来到武汉。然而,只一顿饭的工夫,路易·艾黎就对国民党反动派以救灾修堤为名趁火打劫、大发横财,以及向洪湖苏区贺龙同志领导的革命武装发动军事进攻的行径十分愤慨。

为了解灾情,艾黎不顾国民党当局阻挠,坚持到被国民党称为“共匪窝子”的洪湖视察。湖北省洪湖市档案馆副馆长廖雪琴告诉记者,正是这片土地上呈现的万众一心战胜洪灾的景象让艾黎十分动容,他迫不及待地按下了快门,将这一刻永久定格。深受触动的艾黎写下《有办法》《同洪水搏斗的人们》等文章,热情赞颂洪湖人民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并把洪湖人民这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战胜每一个困难”的“一种为普通洪湖人民掌握的精神”誉为“洪湖精神”。

为防止粮食落到红军手上,国民党派兵武装“护送”运粮船只,可这没有难倒艾黎,他早已把运粮计划通过中共地下党告知湘鄂西苏区。1932年2月,艾黎亲自押运着3艘装有粮食和药品的驳船从武汉驶向洪湖,行至新滩时,由段德昌率领的红九师一部突然出击,经过短暂交火,截获了全部物资。事隔31年,贺龙在北京再次见到艾黎时,再三感谢他当年的雪中送炭。

洪湖赤卫队员斗湖霸的智慧和水乡人民力排万难的精神,给路易·艾黎留下了深刻的感受和记忆。从此,他将洪湖视为家乡。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四次来到洪湖,撰写了长篇巨著《洪湖精神》。

夕阳西下,整个洪湖都沐浴在片片金光之中,站在艾黎老人当年曾登过多次的长江堤——官保堤,记者的耳畔仿佛响起艾黎曾说过的那句话,“中国人民有一种精神,有一种从长征、延安、洪湖、抗战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出来的精神,中国人民充满这种高尚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建设自己的祖国,这种精神力量推动了一切。”在艾黎眼中,洪湖这片红色沃土所孕育出的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映射出中国革命和民族之魂。

1983年11月,在得知洪湖再次遭受水灾的消息后,86岁的艾黎不顾医生劝阻,抱病前往洪湖。对他来说,能在有生之年再来洪湖、同洪湖人民相聚是一种幸福。遗憾的是,这成了他最后一次洪湖之行。1987年12月27日,艾黎与世长辞,享年90岁。

从1927年至1987年,路易·艾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0年,他曾写过一首诗总结自己的一生:“中国给了我生活的目的/给了我一项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一切多么意味深远/谁还能想到什么报酬/会比我得到的这一切更加美好。”其中所浸透的坚定不移的精神信仰和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令人动容。

(稿件来自《光明日报》2019年08月04日 02版,题图为编者所加)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