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深切怀念>>正文

绚丽的生命

作者:聂广涛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02月01日07 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2/27

今年126日是国际主义战士乔治·爱温·何克诞生100周年。      

何克出生于英国赫特福德郡哈彭登市,曾就读于牛津大学。1938年来到中国,投身中国抗日战争,直至献出年轻的生命。    

到达上海不久,目睹占领上海的侵略者烧、杀、抢、掠,何克怒不可遏,随即以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的身份在报刊上发文,揭露侵略者的暴行,由此激怒了占领当局,被驱赶出境。然而,倔强的何克又从日本取道朝鲜回到中国。经史沫特莱介绍,结识了新西兰进步人士路易·艾黎,并随艾黎同赴延安考察。在延安,何克亲眼看到抗日军民高昂的战斗激情、严密的组织纪律、鱼水般的军民情谊。在给家人的信中,何克把延安比作红色中国的心脏,渴望奔赴抗日前线。    

在太行山下,何克采访了晋察冀根据地聂荣臻司令员。为保护何克的安全,聂荣臻还专为他配备了4名警卫员。何克在武乡县砖壁村八路军总部工作时,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霍果”“霍格”。朱德总司令常常来看望他,与他交谈,并建议他去宝鸡协助艾黎工作,为抗战提供军需物资。通过1938年夏季对延安和八路军敌后游击区的采访,特别是和朱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的深入交谈,让何克对抗战的胜利和中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1939年,何克接受了朱总司令的建议,来到宝鸡,全身心投入到工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事业中。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由艾黎、斯诺和宋庆龄等人发起,其口号是“大家干,一起干”,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中国沿海的工业设施搬迁到内地,并组织大量的难民在敌后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前方提供急需军用物资。两次去过延安的艾黎,深知八路军的需求,千方百计地通过工合,把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根据地,有效地支援了抗战。作为艾黎的助手,何克在宝鸡的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工作,亲自参加了在凤县双石铺召开的工合西北区办第一次代表会议,并且担任会议的“洋”秘书长。他亲自撰写工合宣传材料,扩大工合的影响力,还经常到晋东南,视察和指导那里的工作。在宝鸡,他协助安排救助儿童,组织妇女纺线、织布,支援前线。他年轻、热情,常常是先听见他唱歌,而后才见到他本人。他把在前线学到的抗日歌曲,满怀激情一遍又一遍地歌唱着,不只抒发自己的抗战热情,还深深鼓舞着一起工作的同事。    

为了救助因战乱流离失所的儿童,艾黎和何克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办起了培黎学校,何克为校长。在凤县丰禾山下,他穿着草鞋和学生们一起抬石头、扛木料,建厂房。热了,就习惯地脱下外衣,把两只袖子系在腰间或扎在脖子上继续干活。他熟悉每个学生的身世,了解学生的特点,教育的针对性强。为了减少教学活动所受到的战争干扰,在得到延安有关方面的指示后,何克带领全校师生迁往甘肃山丹。    

山丹建校,经费不足,何克把家里寄来的钱全部捐献出来。经过数月的建设,学校安装了蒸汽锅炉、蒸汽机、发电机、车床、钻床,配备了锻工、钳工,建起了纺纱和织布车间。何克一人教好几门课程,虽然辛苦,但他总是乐呵呵地活跃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1945722日,在抗战胜利前夕,何克却因患破伤风不幸与世长辞,年仅30岁。    

何克去世后,老朋友艾黎在山丹南门外的水渠边为他修建了墓地,墓碑上镌刻着英国诗人的一首诗:彩色绚丽的生命啊,光辉而又温暖,为了它,人们一直奋发向前!他已逝世了,从此不再奋战,在战斗中,逝者的生命,却更加辉煌灿烂。    

上世纪60年代,艾黎专为何克写了一本书《结果》,后译为中文,更名为《从牛津到山丹》。他在序言中写道:“在8年抗战的漫长岁月里,从1937年到19458月抗战结束前不到一个月的这段时间,对于乔治·何克来说是度过了整整的一生……他是出于对中国革命的信念而捐躯的……他是中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的纽带。”    

今年,中国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将永远缅怀那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伟大的抗日战士何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