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深切怀念>>正文

路易•艾黎:武汉抗战中的新西兰英雄

作者:万建辉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6

           

1.艾黎侄儿【莫里斯·艾黎(Maurice Alley)】:去世前他还惦念着中国

19388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挂牌成立。这家简称“工合”的经济组织,到1942年在中国10多个省吸纳了数以万计的难民和失业工人,建立了2000多个工业合作社,生产数十种民用消费品和军需品,为中国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

发起和推动“工合”运动的是新西兰人——路易·艾黎。      

日前,记者通过培黎学校马国华老师联系到“新-中友协”主席荣大为先生,通过荣大为先生给艾黎在新西兰的侄儿莫里斯·艾黎(Maurice Alley)发去采访邮件。一周后,莫里斯·艾黎给记者回了邮件。

莫里斯·艾黎在邮件中表达歉意,说他那里天气不好,耽搁了回邮件的时间。

他最后一次看到叔叔是在1987年,叔叔离世前两个月。当时艾黎很虚弱,但是借助搀扶还能走动。艾黎在医院里度过了大部分时间,“但还回家和我喝下午茶”。“他眼光闪动,告诉我,医生不让他参加山丹学校重建的开学仪式令他失望,中国南方农村的发展问题也令他担心。”

莫里斯·艾黎说,艾黎对中国人民具有极大的信心,他相信他的能力,他奋发图强,努力受到良好教育,这些都将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艾黎非常喜欢中国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并希望这些成为未来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8年在武汉创建‘工合’,在叔叔的自传中有描述,但他并没有在我面前夸耀此事。我出生时,没有有关‘工合’运动的个人记忆,但我能明白,它发生在中国抗战的比较关键的时刻。1948年,当我上小学时,我开始清楚叔叔在‘工合’运动中的角色。”

莫里斯·艾黎表示,艾黎在中国的主要角色,是支持和组织中国人民参与抗战。艾黎不辞辛劳的工作,维护“工合”组织的团结,努力为运动赢得国际声援和资金支持,他还同时要应对对“工合”怀有敌意的国民党当局的武力威胁。

这一切使得艾黎上世纪40年代成为新西兰的英雄,但在50年代他被麦卡锡主义的支持者诽谤为和中国共产党走得太近。这一时期艾黎持续为世界和平工作,并回到新西兰的家乡几次。他的工作最终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西兰总理大卫·兰格访华,在北京接见他而得到认可,他在中国所做的一切,为新西兰与中国发展双边关系铺平了道路。

2.抗战史专家章绍嗣与斯诺一起提出“工合”设想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抗战史专家章绍嗣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自1927年踏上中国土地,路易·艾黎在中国度过了60年的传奇人生。

武汉保卫战期间,路易·艾黎为筹建“工合”,在汉口奔走于国、共高层和英美外交人员之间,还培训“工合”工作人员。这段汉口经历是路易·艾黎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起点。

“工合”建立在汉口,最初设想在上海。193711月日军占领上海,艾黎和斯诺夫妇居住的租界成为“孤岛”。艾黎和斯诺到“孤岛”外的上海工业区,看到被炸成废墟的工厂,工人失业成为难民。

此时艾黎的身份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防火督察、工业督察长。他和斯诺讨论时局,认为“中国除非发现一个方法,动员劳力资源,以及那种我能预见到的流动战,建立工业根据地,否则必然是要失败的”。

艾黎将设想印成一本《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的小册子,阐明中国沿海工业已经沦陷,后方工业品匮乏,采用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小型工业或半机器工业,利用大后方丰富的工业资源和工人难民的人力资源,生产迫切需要的日用工业品和军需品。

宋美龄支持这个计划,她表示要去说服当时的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熙,并要见到艾黎。艾黎接到已先期到汉的卡尔大使的消息,立即辞去上海租界工部局的工作,转道香港来到武汉。

为成立“工合”求助于周恩来、宋美龄      

到了武汉,艾黎发现孔祥熙的态度仍然不冷不热,经济部长翁文灏直言“中国需要工业,但不需要合作社工业,中国老百姓是亲共的,把经济大权放在他手里是不行的”。一些国民党官员认为这个计划是个“杂凑的理想”,难于成功,因为中国人家庭观念重,“苦力宁愿在难民所领救济,也不会搞合作”。

此时的武汉已是初夏,外围的保卫战如火如荼,日军的空袭轰炸接连不断。艾黎在闷热中四处奔走,他要努力说服在汉的国、共各方高层,说明这个计划切实可行。

艾黎找到了,讲起有关“工合”的事,周恩来表现了极大的热心。周恩来建议让有威望的爱国民主人士加入“工合”,那样可以让“工合”不至于成为国民党附属的一个官僚机构。

在孔祥熙召集的一次工业投资会议上,事情有了转机。宋美龄冲进孔祥熙的会议室,把艾黎、蒋介石的澳大利亚籍顾问端纳,和孔祥熙,叫到一间会客室。宋庆龄当面指责孔祥熙毁掉了她的许多计划,这一次毁不了了,必须马上给“工合”开绿灯,艾黎必须尽快得到授权。

迫于压力,孔祥熙给“工合”颁发了授权书。孔祥熙担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艾黎担任技术顾问,并代理“工合”协会总干事,负责筹备“工合”成立。

    1938年     8月     5,“工合”在汉口横滨正金银行大楼挂牌成立。    

3.艾黎学生杨春林:他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辈      

 “工合”在汉口成立之初,人员有限,经费十分困难。孔祥熙答应提供500万元贷款,但迟迟不兑现。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生活开销,开办第一批实验性合作社,艾黎拿出自己从上海工部局辞职领得的养老金。

为了“工合”事业,斯诺前往香港,将宋子文拨给“工合”的200万元,约合4万美元,以国外筹集贷款的名义汇到汉口。这笔钱让艾黎度过了难关。

孔祥熙发现“工合”有外界援助,一些工业合作社在各地开办起来了,于是打破了观望,很快也为“工合”提供了一些贷款。

当日军将进一步深入西北,当时在武汉的中共长江局组织部长秦邦宪(博古)找到艾黎,希望艾黎将武汉的工业以合作社的形式尽量弄到西北农村去,以支持八路军与日军持久开展游击战。艾黎根据秦邦宪的建议,设法将武汉3个棉纺厂和50多个中小工厂迁到西北地区。

“工合”在汉口成立后,举办了短暂的第一届“工业合作社”讲习班,有二三十名热心“工合”事业的人士参加。艾黎授课,这些人成为首批去各地开办合作社的指导员。

第一届讲习班 8月   17结束,武汉形势已非常紧张,部分“工合”骨干成员带上经费,先期离开汉口,去陕西宝鸡成立“工合”办事处。艾黎则与国民党协商,把他考察过的一些工厂迁往西北,并讲述上海沦陷后工厂的遭遇,国民党最终同意每天派6列火车载工厂物资开往西安。

不久,艾黎决定把“工合”总部迁往重庆,艾黎随后离开武汉。  

193812月,“工合”总部正式迁到重庆,之后在重庆和全国10多个省扩大了“工合”组织,高峰期在全国成立了2000多个工业合作社。

今年76岁的杨春林老人是上世纪40年代山丹培黎学校路易·艾黎的学生,从长庆油田退休后他定居陕西宝鸡,杨春林老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讲起路易·艾黎,感慨艾黎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辈,他将自己一生都献给了中国。

杨春林说,当时在培黎学校,他才十几岁,上预科,艾黎给预科班上英语课,给年龄大的学生上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他是个亲切和蔼的人,从不发脾气,上课也很随意,冬天教室里没有炉子,会带大家到外面太阳底下上课。”礼拜天,学生喜欢到他的住处,在那里能吃到糖、罐头,有时艾黎还会给他理发。

后来杨春林去了陕西石油学院继续深造,上世纪50年代与去了北京的艾黎通信往来。

杨春林说,培黎学校的外国老师陆续回国了,学生曾问艾黎为什么还是选择留在了中国。艾黎说,中国需要他,他可以告知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文革”期间,大字报贴到了艾黎所在的中国对外友协的院子里,艾黎仍说他不能离开中国,他走了,没人证明他在培黎学校的学生的清白。因为在当时,培黎学校险些定为间谍、特务学校,学校学生都有被逮捕的危险。

“文革”结束,艾黎状态很好,继续在全国各地走动,写作,为中国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来源:长江日报2015724日 作者:万建辉)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