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学术研讨>>正文

博物馆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的特性

作者:宋向光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2/26

陈列与展览,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展示、让人观看的意思。受汉语传统影响,陈列具有排布陈设的意思,描述在公共场所陈设物品或在仪式场合排布仪仗,强调陈列品及陈设状态的庄重和认真。陈列是按照规矩、规则和秩序,将物件进行安排陈设,以表达一定的意思和规制;展览则是在非正式场所将物件展开并展示给他人观看。《说文解字》释“览”为“观也”。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观也,以我观物曰览。展览是双向互动的活动,展者为让他人观看而展开展示,览者则仔细观看展者展示的物件。

说到博物馆陈列,常指“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两种类型。两者都是博物馆将馆藏品向公众开放展示的方式,都具有藏品陈列展示的共同点,但两者在陈列目的、内容结构、阐释方式方面存在差异。准确理解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特点,有助于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陈列活动,有助于构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博物馆陈展体系。

基本陈列、临时展览是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陈列类型,基本陈列延续了博物馆科研标本陈列的传统,临时展览则出于从多学科视角阐释藏品的需要。在我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中,“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已成为专业性术语,是我国博物馆陈展工作传统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反映。探讨“基本陈列”“临时展览”的特点,辨析两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博物馆陈列的创新和发展。

基本陈列是利用博物馆基本藏品举办的、在博物馆长期展出的陈列,也被称为“固定陈列”或“长期陈列”。基本陈列的目的是呈现自然世界的秩序、人类社会的发展路径以及科学知识体系及其逻辑。基本陈列让观众直面客观世界,力求呈现不带偏见的自然图景,让人们在超越自身经验的时空尺度上感知和认知客观世界、历史发展。为此,基本陈列要确保展品的真实性,如果为保持陈列叙事的顺畅而必须使用仿复制品时,要注意仿复制品的准确度和逼真感;基本陈列的内容框架是科学知识体系,是人运用智识对自然世界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表达。基本陈列内容的学科框架常常与博物馆的自身定位有关,如历史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依托的主要是社会人文类学科。基本陈列内容应采取学术界成熟的知识表述,如涉及学术界尚存争议的观点时,应采纳学术界的共识;基本陈列的内容表述要准确说明展品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帮助观众构建时空关联。内容表述客观平实,用简明的语言讲述科学知识;基本陈列不是物件的堆砌,如果采用“研究型标本”展示方法,要注意展品的科学分类和知识表达的关系;基本陈列的视觉表达宜采用“中性”表达方法,因基本陈列展出时间较长,通常要十余年,公众审美偏好可能会发生改变,基本陈列的视觉表达风格不宜太时尚。此外,考虑到基本陈列内容和视觉表达的理性平实,观众容易产生博物馆疲劳,参观兴趣会下降,参观体验会变差。作为应对措施,博物馆可以在展厅中设置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或采取视觉表现手法,在展线适宜位置设置视觉兴奋点。

临时展览是展出时间短的展览,具有专题性、话题性、创新性的特点。临时展览呈现博物馆科学研究工作的不同科研路径,表现博物馆研究的生动和主动,彰显博物馆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态度。临时展览期望观众了解科学研究的延展性和拓展性,博物馆科学研究要不断挑战新疆域,研究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作出新解读。临时展览希望和观众一起,用新的视角看世界,看自己,思考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路径,在新的事实和知识的连接中,对已经熟悉的物件和现象有新的理解,激发人们的创新意愿。临时展览重视将观众带入展览情境,激发观众参与展览述说的意愿,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讨论展览提出的话题。临时展览的选题与当下社会热点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话题性,通过人们感兴趣的话题,了解科学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分析;透过人们的亲身体验,理性思考展览话题的内涵、意义和适宜的对策。为了表达新的视角和连接,展品选择会跳脱开单一学科的局限,将不同学科、不同门类的物件放置在同一展示空间中,激发观众探究和思考这些不寻常连接关系的属性及内涵。临时展览的内容呈现会采用时下新颖的表达技术,凸显对展览内容的新认知和新解读。内容述说更侧重对证据的说明,对新研究成果的论述和解释。内容说明注重密切与观众个人的联系,采用对话、个人体验或情绪情感表达等方式,强化观众对展览内容的接纳、认可与共鸣。临时展览为凸显当下感,视觉表达更多采用流行的材料、色彩和表达方法。此外,临时展览具有实验性,在展览中尝试一些新的表达方法和阐释方式,如反响很好,可考虑在其他展览中使用,如效用不佳,可舍弃不用。

基本陈列包括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多个分支学科汇集、多个题材型陈列集合等内容构成形式。单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陈列,如一些历史类博物馆的地方通史陈列;多个分支学科汇集的基本陈列,即属于同一上位学科的多个分支学科的集合,如社会人文类博物馆基本陈列可包含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专题;多个题材型陈列常常是基于馆藏品门类而组织的展览,如陶瓷器、青铜器、书画、家具、兵器等。

临时展览包括话题型、时政型、研究成果型等内容构成形式。话题型展览多是社会热点话题,如生物多样性、公共卫生、新技术的社会影响等公众关注的话题;时政型展览多是与当下社会发展有关的主题,如重大历史事件、社会发展成就等题材;研究成果型展览多为各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成果,如考古学研究成果、高新科技研发成果等。

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都处在现代科学知识框架中,都在博物馆科学知识构建与传播谱上。理论上讲,基本陈列偏向于知识构建或学术化的一端,临时展览偏向于知识传播或知识社会化的一端,现实中的每个基本陈列或临时展览都在知识构建与传播谱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由于占位和取向不同,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姿态,与观众的关系也有不同。这些差异丰富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多样性,满足了观众不同的学习和参观需求,增强了观众的学习体验和参观体验,拓展了学习者的探究区间。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的不同定位,有助于博物馆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社会热点话题,为话题讨论提供理性和知识视角,为知识服务社会发展开辟新通道。

                                                                                              (本文来源自新华号:博物馆中国)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