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主任:黄孟复
主任:石 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学术交流>>学术研讨>>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综述

作者:叶丹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2/16

【摘要】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与“红色文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学界对于红色文化内涵、价值和运用红色文化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方法路径有一定的研究。总体看,近五年来,红色文化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系统探讨红色文化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运用的高质量成果不多,科学与系统性针对红色文化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研究任务尚未完成。有待深化研究的方向有: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确立红色文化融合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结合党中央部署的发展大计探索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的长效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综述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本文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数据库,并利用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搜索“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等关键词,检索到较多相关文献。在知网上查询“红色文化”的匹配结果是10829篇;查询“理想信念教育”的匹配结果是7939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匹配结果是2202篇。其中主题与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259篇,硕士学位论文1201篇,相关报纸796篇。相关的知名专家学者有:刘建军、郑永廷、韩震、刘书林、张澍军、余玉花、李辉、王炳林、张泰城、黄蓉生、王易、高军、李晓兰、眭国荣等。从相关检索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2017年关于红色文化研究的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达到一个突出的阶段性顶点。本研究相关的“理想信念教育”集中在两大对象,一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二是大学生。对于与本文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红色文化”“党的十八大”复合查询的匹配结果只有一篇《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同时,也没有找到系统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专门著作。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红色文化、党的十八大、大学生、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有研究时效性,所以本文对近5年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做文献综述。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关键词或主题有被包含关系(在高校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果大多融入于各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作和文献中。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其特殊性,本文将研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放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其中一部分来进行概述,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分出一部分进行文献综述。

一、相关研究概况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由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在中国的政治视域下是相近的,所以本部分概况是涵盖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且是作为本文研究概况的重点部分。

(一)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特征和当代价值方面研究概述

红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目前相关研究文献尚未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其主要的观点有:杨晓苏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红色文化,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1]张泰城在其著作中提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和革命精神,是承载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天然载体,是诠释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鲜活教材,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历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2]马永静在其著作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3]朱国铭、陈安、谢娟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4]裴恒涛、谢东莉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为祖国、民族奋斗、献身的精神,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优良的革命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李晶晶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化,其重要特征就是‘红色’,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红色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人生理想提供了精神坐标,为大学生选择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在人生之舟启航的关键时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将激励大学生扬帆起航。”[6]罗丽琳、蒲清平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也包括近代中国开放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民族解放、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积淀的理想信念、政治智慧、价值观念、精神品格、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的总和。具体而言,红色文化的内容又可以从物质、精神、行为三个方面来认识。”[7]黄蓉生、丁玉峰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主要包括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具有助力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筑牢理想信念精神支柱、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涵养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根基的重要价值。”[8]沈成飞、连文妹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就其概念内核而言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就其概念外延而言,是近代以来的革命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凝聚;就其价值内核而言,红色文化体现的是融入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中国革命精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其价值外延而言,它凝聚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人类共同价值。红色文化概念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就其概念外延而言,是近代中国开关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9]王佳宁、葛茂奎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的内涵是:“红色文化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它是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产物。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紧密联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源泉。作为红色文化的核心,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主要以‘红色资源’的形态表现出来。”[10]王华敏、张玄益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之义。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是历史和现实对话的结晶,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两种形态。”[11]马永义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12]任文刚、段颖在文章中提出:“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归宿,更是赓续未来的动力源泉。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蕴藏着革命先辈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坚定信念和爱国热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13]韩承鹏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是激发民众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精神载体,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物质文化载体。”[14]

综合以上学者对红色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文化的形成是以中国共产党主导或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性文化。由于时间的演进和时代的变迁其形成与积淀的价值也逐渐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文化的内容也从最初的革命文化到建设时期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奋斗文化,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推进经济建设、攻坚克难和重大事件等先进文化,到当前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创新性文化都涵盖于红色文化当中。从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也由之发展而拓展,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各阶段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对于红色文化的特征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有:沈成飞、连文妹在文章中提出:“从红色文化概念和价值的内核与外延出发,可以将红色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丰富多样性、革命先进性和开放永恒性。红色文化不受地域局限、不受形式约束,具有丰富多样性。红色文化受党派政治影响,受价值取向影响,具有革命先进性。”[9]罗丽琳、蒲清平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的特征:“先进性: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源泉。革命性:红色文化是中国优良革命文化的根本底色。民族性: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7]贾微晓、邱小云在文中提出:“而这绵延近百年的长河里,红色文化的研究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和主题性特点,从纵向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出红色文化的研究是一部跨越百年的研究史,而这部研究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产生阶段、继承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和创新阶段。从横向来看,红色文化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研究选题是多向度的,总体可以分为理论、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五个视角。[15]常江、薛原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是包含科学性、革命性、民族性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对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基础。”[16]

综上各学者对红色文化特征方面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文化的政党特性是最为显著的特征;红色文化由于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将到强起来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其革命性与斗争性一直是贯穿于始终的特征。而先进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是由于红色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土壤和社会环境中形成,这是人类文化的根本特征。

对于红色文化的功能及作用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杨晓苏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当今依然发挥着引领社会思潮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和高尚道德教育功能,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17]罗丽琳、蒲清平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的作用:“从历史逻辑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制胜法宝。从实践逻辑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思想武器。从未来逻辑来看,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根本保证。”[7]王炳林、张泰城在其著作前言中提出:“红色文化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8]王佳宁、葛茂奎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的作用: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具备深厚的理论穿透力与情感力量,它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10]韦红霞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敌人的物质与精神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结晶,对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功能。”[19]沈成飞、连文妹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尤其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标识中国特色、提升国家认同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红色文化可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红色文化有利于标注中国特色。”[9]周巍在文章中提出:“红色资源作为进行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红色资源承载着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史、建设史、奋斗史,展现着强大的民族精神。深入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然凝聚起推动振兴发展的磅礴力量。红色资源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20]任文刚、段颖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能够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安全。红色文化能够坚定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红色文化能够促进青年学生个体道德素质的提升。”[13]

综上各学者对红色文化功能和作用方面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文化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政治教育作用。其次,由于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许多先进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所以其作用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民族文化认同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再次,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与世界交流的频繁,外来文化的侵入与攻击的问题逐渐凸显,所以红色文化抵制外来文化,保证红色基因不变色,不变质的作用显现其独特的作用,红色文化具有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强大作用。最后,红色文化对于国家安全和坚定共产党人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功能作用研究

对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和功能研究,学者们大都从教育意义这一视角来进行相关研究阐释。王炳林、张泰城在其著作中提出:“用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能够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熏陶,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18]杨帆、张泰城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品德修养等方面。”[21]李晶晶在文章中指出传承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理想信念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6]罗丽琳、蒲清平在文章中指出:“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沉淀,蕴藏着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传统美德、党纪法规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制胜法宝、有力武器和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理想信念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了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7]曾建平、肖先彬在文章中提出:“充分发挥井冈山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增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命力、吸引力、震撼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22]韦红霞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径。”[20]常江、薛原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理想信念教育、强大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功能。”[16]任文刚、段颖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牺牲奉献等革命精神对于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继续秉承着红色文化所内涵的崇高理想信念,牢牢铭记党的光辉历史,对于青年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有着重要意义。”[13]张社强在文章中提出:“红色革命文化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法宝。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增进大学生对党信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高度认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中流砥柱作用; 又要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紧密结合。中国精神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弘扬民族精神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内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以民族精神为指引,鼓励大学生将国家需要、民族振兴与个人理想融为一体; 需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激励大学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创新的精神与务实的行动践行个人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3]杨岩、鲍中义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实践载体。”[24]

综上各学者对红色文化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方面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当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第一个方面在方向性指引方面,由于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当中是具有方向标和世界观导向的重要作用,所以红色文化的政治导向性正好契合于此点。第二个方面在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品德修养等方面表现出与各时代党中央思想政治教育中心任务紧密相关性,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等方面。第三个方面在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方面红色文化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常江、薛原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状态与处境:“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深刻理解。部分大学生缺少对红色文化的身体力行与落实。部分高等学校对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重视不足,挖掘深度不够。”[16]王佳宁、葛茂奎在文章中提出从当代大学生缺乏红色精神的原因:“学生方面:个别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部分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学校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整合程度不高,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红色文化教育形式陈旧和方法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社会方面:社会上各种思潮涌动,鱼龙混杂。红色精神宣传力度不足,效果差强人意。”[10]周巍在文章中提出从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方面来看,与预期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认识存在偏颇。高校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有效创新。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资源缺乏深挖和细化。”[20]杨帆、张泰城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因历史情境的转换、社会时代的变迁、教育受众的代际更新等条件制约,使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难点或障碍。包括: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内容同质化问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情感模式化问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融合问题。最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21]王华敏、张玄益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面临现实困境:“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不足。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遭受网络领域多元挑战的冲击。红色文化认同的欠缺消解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育人价值。”[11]

综合以上学者对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其针对性和亲和力,在当前红色文化融入不充分和实效性不高等实际问题,是我们研究课题过程中发现问题到针对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关学者从内涵上挖掘不深,红色文化资源采集范围不全,管理者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重视度不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相关学者从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分析了教育实效性不高的原因。相关学者从外在环境变化过快与学术研究环境等方面找出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度上跟不上变化的现状。

(四)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难题应对之策及有效路径研究

田永静、颜吾佴在文章中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红色精神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探索红色精神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载体。建立家庭、校园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引导机制。”[25]裴恒涛、谢东莉在文章中提出增强红色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科学研究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自觉,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开放包容心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因子,精心培育当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5]曾建平、肖先彬在文章中提出:“发挥井冈山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功用,要遵循理性和感性、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化、灵活性教学方法,通过优化理论灌输手段,开展情景体验教学,开展互动研讨教学,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发挥自然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22]李晶晶在文章中提出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丰富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论认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大学生的理想追求。明确立德树人目标,发挥高校育人合力。”[6]朱国铭、陈安、谢娟在文章中提出新时代要传承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对策:“进入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就是要结合国际国内两个实际,精心挖掘红色文化中理想信念教育的经典题材,赋予理想信念教育新的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地拓展文化强国战略资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合理、合法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树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信念,让红色文化中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在丰富和拓展文化强国战略中更好地发挥其动力支撑作用,进而实现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汲取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甘露,最终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定信念。”[4]王佳宁、葛茂奎在文章中提出实现红色精神教育的解决方法:“红色文化教育,必须要有宏观性的战略计划。其内容不但要紧紧围绕红色文化所具备的科学发展内涵、历史意义背景、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等进行,更要将围绕和所拥有的历史条件与红色精神进行深入的贯彻。学生方面:树立红色意识,领会红色精神。端正理想信念,强化自身修养。把握时代风向,争做时代先锋。学校方面: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丰富的校园活动。社会方面:通过公益活动宣传红色文化。通过影视作品歌颂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旅游产业弘扬红色文化。”[10]韦红霞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注重价值引领,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重要性的意识培养。创新方式方法,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教育形式和传播路径。整合教育资源,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20]王春霞在文章中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充分释放红色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有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必须着力丰富实践路径。为此,要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课堂’,实现理论教学‘主渠道’的‘进’、实践活动‘主阵地’的‘显’、网络媒体‘新课堂’的‘活’,并且使三者相互促进、有机互动、深度融合。畅通理论教学‘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养分。筑牢实践活动‘主阵地’,在红色情境中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占领网络媒体‘新课堂’,用红色内容净化高校网络舆论空间。”[26]王华敏、张玄益在文章中提出面临红色文化资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困境的有效对策:“面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高校可从建设教学阵地、抓好网络阵地、筑牢思想阵地三个维度,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坚持红色文化育人。”[11]任文刚、段颖在文章中提出提升当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实效性的路径:“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新模式,搭建理想信念教育新平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新途径。深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拓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方式。”[13]常江、薛原在文章中提出基于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实现路径:“积极倡导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建设,彰显课堂第一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开展红色文化的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有效运用网络媒体宣传红色文化。基于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质量的措施与保障。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促进教师合作研讨,倡导分专题讲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会贯通,需要完善各个领域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制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保障。建立教育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完善信息反馈制度。信息搜集多渠道与反馈。”[16]

综合以上学者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与路径探索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从教育的主客体方面进行的分析与研究,提出可行路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将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与实践教学相互补充与支撑的融合为方法进行了探索。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内在受教育者的心理,教育者的文化与品德素质提升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路径探索。从外在环境氛围营造,相关组织、制度和机制构建方面,结合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因素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二、研究现状评述

每个时代的红色文化教育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一般都是教育者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教育发展大计,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教育载体,借助一定的介体,通过高校的引导、红色文化精神激励、榜样的示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道德动力,引起内心的情感共鸣,增强心理认同,以促使当代大学生参照学习,最终达到内化红色文化的精神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人格的教育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各个时期的学术研究状况来看,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时,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都是依据每个时代教育发展的目标而进行更新,对大学生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所采取的方法都有所创新与发展。经过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大部分学者达成以下共识。

(一)红色文化相关定义、时间分段点、特征和价值的相关评述

学界关于红色文化的定义存在部分争议,根据相关文献比较与研究,大部分学者对于红色文化的定义的认同观点有:红色资源论、先进文化论、革命文化论和文化形态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表现为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的历史文化。学者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认同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相结合的治国理政实践过程中,带领人民群众制定和贯彻落实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而创造的先进性文化的思想理论体系。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永葆底色的精神支柱。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得到持续传承并实现了创新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繁荣。而红色基因之所以能够实现传承与发展从根本上讲得益于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驱动以及红色文化的本质属性保证。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一种文化综合体,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科学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依托,是发展的文化;以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为标识,是优秀的文化;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诉求,是先进的文化。

红色文化时间起点与终点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起点的时间节点的观点有:始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始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于土地革命时期。较多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发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时期。终点的时间节点的观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本研究认同的时间节点的观点是刘润为所提出的,刘润为认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下限,目前还不能作出准确的估计,但是可以推断,即使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后,也要延续相当漫长的时日。”[27]

关于红色文化的特征研究,学术界也十分关注。主要有以下特征:政治性、科学性、人民性、先进性、稳定性、变异性、外在性、多维性、无形性、无产阶级性、实践批判性、先进前瞻性、中华民族性等。

关于红色文化当代价值方面的研究,大部分学者对研究达成以下共识: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综合体,红色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优势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红色文化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新历史使命,是一个事关新时代红色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问题,值得认真探讨。从其基本的价值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导向功能,二是文化传承功能,三是道德示范功能,四是意识形态功能,五是教育教学功能,六是历史镜鉴功能。新时代,红色文化要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就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就要迎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就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初心。

(二)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研究评述

关于红色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问题,本研究认为有区别又有同一性,所以本评述包含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内容。学术界十分重视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从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红色文化教育对策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的聚焦点从实践的运用到理念的探索与总结,学者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内容无法替代的作用。红色文化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当前培育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应用于课堂教育方面也逐渐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概论等方面的研究,拓展到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翻转课堂等。有学者从红色文化资源本体的教育属性、教学效果及评价、教学导向行为等出发,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体系或模式的构建等。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评述

大部分学者通过各调研机构的调研结果、国家公布的数据、相关政策及办法中的数据得出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不足,结合红色文化的运用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足有: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缺乏深入理解,认为红色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价值不大;一些高校对红色文化的教学和实践学习流于形式,对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挖掘不够;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不够健全,缺乏长远规划,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未能充分与世界交流。总体上,学者们多从政治高度注重强调价值观的灌输,但忽视了文化育人本身具备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的隐性育人优势;突出了红色文化育人的政治价值功能,却忽略了其文化价值功能,只是简单地从思想层面上提出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对策和措施,内容上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和新颖性,没有更好地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红色文化育人目标定位上,一些高校较为强调政治性,方向性,缺乏实效性;高校育人工作重视科学理论的灌输,注重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却忽略了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需求,对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关注不够;育人主体渠道单一,“课程思政”未能有效实施;课堂教学枯燥单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认识不足,红色文化自信观尚未形成。与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红色文化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更难以让大学生从内心予以真正接受。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受到高校教育、大学生思想观念、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高校育人机制还不够健全,对育人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利影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高校教育者不能洞察到这些变化,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往往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借机大量涌入,主流文化受到多元化挑战,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其弊端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效应。这些不利因素也给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四)关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提升有效路径方面研究评述

现阶段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史学理论、政治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等学科出发,从不同视角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律与创新路径。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学者们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在探索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之路。由于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是两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这样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就会存在各种不适与困境,为解决困境与难题,各学者都对其产生的原因与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思考。对于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方面大部分学者的共识有: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相结合。探索红色精神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载体。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理想信念教育所需求红色文化中的内容要进行调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也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而变化。建立家庭、校园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引导机制。在高校里,教师对红色文化的内涵掌握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红色师资队伍是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主体。对红色文化进行开发利用并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当中去,这需要构建与其特点相符的制度保障。科学研究红色文化,增强红色文化自觉,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开放包容心态,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因子,精心培育当代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在面对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等环境的挑战与影响下,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通过强化红色文化自信,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重视人文教育,批判错误思想与思潮,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及先进榜样与事迹多种途径并科学融合,以取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三、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各个时代对理想信念教育都存在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同时期各位学者在不同的时代也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性对策。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党史和红色文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重视与加强,用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教育资源和相关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文化以其鲜明的政治性和独特的教育价值成为了最佳选择。运用红色文化创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保证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断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各高校加强对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文化理论方面的研究成为当时形势下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关于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对高校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方面提出的相关要求,高校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的选择性问题成为学界研究重点和热点话题。研究领域也出现多学科、多视角交叉性研究的态势。各学者与研究机构在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为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深入与发展,以探索持续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机制,笔者认为未来学术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第一,政治性与时代性紧密结合问题。与新时代背景结合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的著作或博士论文未检索到,对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内涵存在一定的争议,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价值的现代转化与时代性接轨度不紧,同时对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来说,政治性的要求也是必需的,所以,相关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研究理念,使政治性与时代相紧密结合起来,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相关理论的研究。第二,主体对象关注点的聚焦问题。在现有针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研究,研究的主体大部分聚焦在对大学生的自身的心理与成长特点。对于高校中的党政机关人员群体,教师群体的研究较少。第三,相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深度与广度问题。对红色文化教育没有开展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要进一步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等视角做学理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对问题的研究。对高校运用教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理念、行动、路径和资源投入等等没有开展系统化与成体系的研究。对现存的问题的现实表现可以用统计学、行为科学和大数据挖掘等方法做深入分析和多视角研究。现有的文献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教育资源转化和利用的文献较多,针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挖掘。第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机制构建研究不足。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证分析和对策建议不够深入,关于提升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以探索长效机制的研究较少,相关与实践、评价相关的体系与模式没有构建。如何通过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评价体系构建,形成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证分析、对策建议和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五,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共性契合度问题。关于红色文化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问题在微观与宏观两方面结合得不够好。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之间未找到有实效性的契合点。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未能有效地将思想、行为与效果结合起来。第六,红色文化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话语权问题。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有其强烈的政治性,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所有工作的中心,相关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研究有关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但没有对相关理论与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进行适应性理论阐释,政治性导向作用有模糊之处。红色文化是中国执政党特色的文化,其政治导向性与话语权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地位不太明显。

参 考 文 献

[1] 杨晓苏.红色文化价值生成的渊源及其核心价值观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7).

[2] 张泰城.红色资源与高校人才培养——以井冈山大学为例[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3] 马静.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4] 朱国铭,陈安,谢娟.略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功用[J].党史文苑,2018,(6).

[5] 裴恒涛,谢东莉.论红色文化自信[J].广西社会科学,2017,(8).

[6] 李晶晶.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8,(5).

[7] 罗丽琳,蒲清平.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因及其时代价值[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

[8] 黄蓉生,丁玉峰.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

[9] 沈成飞,连文妹.论红色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8,(1).

[10] 王佳宁,葛茂奎.大学生红色精神教育重要性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

[11] 王华敏,张玄益.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途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12] 马永义.用红色文化净化精神家园[J].党史文苑,2019,(9).

[13] 任文刚,段颖.红色文化与当代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9,(4).

[14] 韩承鹏.进一步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育人成效[J].党政论坛,2019,(7).

[15] 贾微晓,邱小云.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再论红色文化——兼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从属和融合关系[J].广西社会科学,2019,(1).

[16] 常江,薛原.基于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质量的路径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17] 杨晓苏.红色文化价值生成的渊源及其核心价值观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7).

[18] 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7[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9] 韦红霞.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

[20] 周巍.红色资源——蕴含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J].求贤,2019,(8).

[21] 杨帆,张泰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综述[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8,(2).

[22] 曾建平,肖先彬.井冈山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

[23] 张社强.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路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9).

[24] 杨岩,鲍中义.长征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及实现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5).

[25] 田永静,颜吾佴.以红色精神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2).

[26] 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

[27] 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

 

【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研究”

【作者简介】叶丹(1981— ),男,江西永新人,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江西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政治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研究。

                                                                                          (稿件来源自: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公众号2020.6.10)

    联系电话:0931-5108381

    甘公网安备 62010502000517号

    技术支持:兰州城市学院信息网络中心  办公地点: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街坊路11号  邮编730070